檢舉Threads上的仇恨言論?一篇教你正確處理流程

在當今高度連結的數位時代,社交媒體平台如Threads已成為了人們分享生活、交流思想的重要場所。然而,這片開放的公共空間也難免成為仇恨言論的溫床。仇恨言論不僅對受害者造成深遠的心理創傷,更侵蝕著社會的包容與理性。如果你在Threads上發現了令人不安的仇恨言論,你的每一個檢舉動作都至關重要。這不僅是維護自身權益,更是為營造一個更安全、更友善的網路環境盡一份力。

本文將以極其詳盡的方式,從「理解仇恨言論的本質」開始,逐步引導你完成在Threads上檢舉的每一個環節,並深入探討檢舉前後的準備工作、心態調適,以及當平台處理不力時的後續應對方案。我們相信,賦予使用者正確的知識與工具,是對抗網路惡意最有效的方式。

第一部分:深刻理解仇恨言論——不僅是「我不喜歡的言論」

在按下檢舉按鈕之前,我們必須先清晰辨識什麼是「仇恨言論」。這並非指所有令你反感的批評或爭議性觀點。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仇恨言論通常指基於個人或群體的特定屬性,進行攻擊、貶低或煽動暴力的言論。這些屬性包括但不限於:

  • 種族、民族或國籍: 例如,針對特定膚色、國家或民族進行污名化、嘲笑其文化或特徵。

  • 宗教或信仰: 對特定宗教的信徒進行侮辱、扭曲其教義,或煽動對其的敵意。

  • 性別、性取向或性別認同: 針對女性、LGBTQ+族群發表歧視性、貶低性或暴力威脅的言論。

  • 身心障礙: 以他人的身體或精神狀況作為取笑或攻擊的目標。

  • 其他固有特徵: 如年齡、種姓等。

仇恨言論的表現形式多元,從直接的侮辱、使用貶義詞彙,到更隱晦的影射、製造陰謀論、將特定群體與負面社會問題掛鉤等。關鍵在於其意圖是「針對不可改變的特質進行攻擊」並「煽動歧視或暴力」。

明確辨識仇恨言論,能讓你的檢舉更具說服力,幫助平台審核團隊快速且準確地做出判斷。反之,若因個人好惡隨意檢舉,則可能稀釋了真正嚴重案件的處理資源。

第二部分:檢舉前的關鍵準備——證據保全與心態建立

發現仇恨言論時,切勿因氣憤而立即檢舉後就關閉視窗。事前準備是確保檢舉成效的基石。

1. 完整截圖與存證:
這是最重要的一步。由於貼文可能被用戶刪除或平台下架,事先保存證據至關重要。

  • 截圖範圍: 截圖應包含整個貼文或回覆的完整內容,以及發布者的用戶名稱(Username)和顯示名稱(Display Name)。最好能一併截到發布日期、時間以及按讚、回覆的數量,這些都是重要的佐證資訊。

  • 錄影存證: 對於動態內容(如限時動態)或連續性的攻擊言論,可以考慮使用手機的螢幕錄影功能,確保記錄下所有內容。

  • 備份連結: 複製貼文的直接連結(URL)。雖然連結可能失效,但這是平台內部追蹤該內容的最直接方式。

2. 保持冷靜,勿與之爭辯:
與發布者進行公開論戰,往往只會助長對方的氣焰,使情況惡化,甚至可能讓你自己也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你的主要目標是透過官方管道讓不當內容被移除,而非在公開場合贏得一場無意義的辯論。直接檢舉是最有效率且對自身情緒傷害最小的方式。

3. 評估自身安全:
如果仇恨言論是直接針對你個人,且帶有明確的威脅成分,請優先考慮自身安全。除了在平台上檢舉,應思考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法律行動(將在後文詳述)。

第三部分:Threads應用程式內檢舉流程——步步為營

以下是透過Threads手機應用程式進行檢舉的詳細步驟。Meta(Threads的母公司)會不斷更新介面,但核心流程大致相同。

步驟一:找到檢舉選項
在你要檢舉的貼文、回覆或用戶個人檔案上,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通常會出現的「•••」三個點圖示。點擊後會彈出一個功能選單。

步驟二:選擇「檢舉」功能
在彈出的選單中,尋找並點選「檢舉」或類似字樣的選項。系統可能會要求你確認是否要檢舉該貼文或用戶。

步驟三:精準選擇檢舉原因——這是成功的關鍵
接下來,系統會提供一系列檢舉原因供你選擇。這是整個流程中最需要審慎思考的環節。

  • 直接選項: 尋找最貼近「仇恨言論」的選項,它可能直接被命名為「仇恨言論」、「霸凌或騷擾」,或歸類在「煽動暴力」等項目下。

  • 詳細說明: 點選最相關的大類後,系統通常會提供更細緻的子選項。例如,在「仇恨言論」下,可能會讓你進一步選擇是基於「種族」、「宗教」、「性取向」等特定屬性的攻擊。請務必選擇最精準的類別,這能極大幫助審核員的理解。

步驟四:提供補充資訊(如有選項)
在某些情況下,系統可能會提供一個「補充說明」或「附加資訊」的文本框。這是一個寶貴的機會。請用簡潔、客觀的語言說明為何你認為該內容構成仇恨言論。例如:「此貼文使用貶義詞彙攻擊X宗教的信徒,並暗示他們是社會的禍害,已構成基於宗教的仇恨言論。」避免使用情緒性字眼,聚焦於事實描述。

步驟五:提交並確認
填寫完所有資訊後,點擊「提交檢舉」或「傳送」。系統通常會給你一個確認畫面,並可能告知你他們將會審查此內容,並在審查完成後透過通知中心告知你結果。

檢舉整個帳號:
如果你認為某個帳號持續性地發布仇恨言論,而非單一貼文,你可以直接進入該用戶的個人主頁,點擊「•••」圖示,選擇「檢舉」,然後依指示說明這是一個「專門發布仇恨言論」的帳號。

第四部分:檢舉之後——追蹤、複查與平台外的申訴

提交檢舉並非終點,後續的追蹤與應對同樣重要。

1. 耐心等待與追蹤結果:
平台處理檢舉需要時間,從幾小時到數天不等。你可以在Threads的「設定」 > 「幫助」 > 「支援請求」或類似路徑中,查看你提交的所有檢舉案件的處理狀態。如果平台認定內容違反了社群守則,便會將其移除,並可能對發布者處以警告、限制功能甚至停權的處分。

2. 若檢舉未通過——提出複審要求:
並非每次檢舉都能成功。平台審核可能出現誤判。如果你收到「該內容未違反我們的社群守則」的通知,而你堅信這是錯誤決定,不要氣餒。許多平台(包括Meta)提供了「要求複審」的機制。通常會在檢舉結果的通知中附上這個選項。你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以更清晰的論點再次說明該內容為何構成仇恨言論。

3. 當平台反應遲緩時——尋求外部監督:
如果Threads/Meta對你的檢舉置之不理,或你認為其政策本身存在缺陷,可以考慮向外部機構求助。

  • 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台灣): 這是台灣專門處理網路不當內容的機構。你可以前往iWIN的官方網站,填寫線上申訴表單,提供你在Threads上檢舉的詳細資料和存證截圖。iWIN會依循台灣的法律與標準進行判斷,並正式行文給平台要求處理。

  • 其他民間監督組織: 例如關注數位人權、反歧視的非政府組織(NGO),有時也會接受民眾的陳情,並以其集體力量向平台施壓。

第五部分:超越檢舉——個人與集體的賦能行動

檢舉是重要的工具,但對抗仇恨言論是一場更廣泛的戰役。

1. 自我保護與數位身心健康:
持續接觸負面內容會對心理造成負擔。請善用Threads的「隱藏」、「取消追蹤」、「封鎖」和「靜音」功能,為自己打造一個健康的資訊環境。封鎖對方能防止其與你任何互動;靜音則能讓你在不引發衝突的情況下,讓不喜歡的內容從你的動態中消失。定期進行「數位排毒」,遠離社交媒體,關懷自己的內心感受。

2. 支持受害者與營造友善氛圍:
如果你發現有其他人成為仇恨言論的目標,你可以透過公開或私下的方式表達支持。一句簡單的「我支持你」、「這種言論是不對的」,都能為受害者帶來巨大的安慰,並向社群表明友善的立場。用更多理性、溫暖的內容去對抗仇恨,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3. 了解法律權益(以台灣為例):
在台灣,仇恨言論若涉及公然侮辱、誹謗、或煽動暴力,可能觸犯《刑法》。若基於歧視意圖而為之,也可能違反《憲法》保障的平等權精神,以及相關人權法規。如果威脅情節嚴重,影響到你的人身安全,務必考慮諮詢法律專業人士,了解報警或提出告訴的可能性。保存下來的證據在法律程序中將是關鍵。

結語:你的行動,塑造網路的未來

檢舉Threads上的仇恨言論,看似只是一個簡單的點擊動作,但其背後代表的是一份公民責任與數位時代的勇氣。這套流程從辨識、存證、檢舉到後續追蹤,需要的是耐心與智慧。每一次成功的檢舉,都是對網路空間的一次淨化,是向所有使用者宣告:這個虛擬的廣場不容許惡意的滋生。

我們無法在一夕之間消除所有的仇恨,但透過每個人的覺醒與行動,我們能夠一點一滴地築起防護網,保護脆弱者,並讓那些散播仇恨的聲音知道,他們的言行不會被漠視,也不會被容忍。請記住,你並不孤單。善用這份指南,賦予自己力量,共同為一個更尊重、更平等的網路環境而努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