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刪除YouTube惡意留言與攻擊性頻道的有效方法

快速刪除YouTube惡意留言與攻擊性頻道的完整指南:捍衛你的數位空間
在YouTube這個龐大的數位廣場上,建立頻道、分享內容、與觀眾互動,已成為許多人生活或事業的重要部分。然而,隨之而來的惡意留言、騷擾、仇恨言論,甚至專門攻擊的惡意頻道,常如陰影般困擾著創作者與品牌。這些數位攻擊不僅傷害心理健康,更可能損及頻道聲譽、影響營收。面對惡意攻擊,迅速有效的應對不僅是維護尊嚴,更是數位生存的必要技能。本文將提供一套完整的策略,從快速刪除單一惡意留言到徹底檢舉下架攻擊性頻道,幫助你高效管理社群、捍衛你的數位空間。
第一部分:認識敵人 — YouTube惡意內容的類型與影響
在採取行動前,精準識別敵人是關鍵第一步。YouTube上的惡意內容形式多樣,危害程度各異:
惡意留言 (Malicious Comments):
垃圾訊息 (Spam): 大量重複、推銷無關產品/服務、包含詐騙連結(如「點此領取免費禮物」)的留言。目的在於導流或詐騙。
仇恨言論 (Hate Speech): 基於種族、宗教、性別、性取向、國籍、殘疾等個人或群體特徵,進行貶低、侮辱、煽動歧視或暴力的言論。
騷擾與霸凌 (Harassment & Bullying): 針對個人或群體持續進行威脅、恐嚇、人身攻擊、散布謠言、公開私人資訊(Doxxing)等行為。
人身攻擊 (Personal Attacks/Insults): 使用粗俗、侮辱性詞彙直接攻擊創作者或留言者的外表、能力、人格等。
挑釁與引戰 (Trolling/Flamebait): 刻意發表煽動性、離題或具爭議性言論,意圖激怒他人、引發無意義爭吵,破壞討論氛圍。
錯誤資訊/假訊息 (Misinformation/Disinformation): 故意散布不實、誤導性資訊,可能涉及政治、健康、科學等領域,意圖混淆視聽或造成傷害。
冒名頂替 (Impersonation): 假扮成創作者本人、官方頻道或其他知名人物/品牌進行留言,通常意圖詐騙或損害聲譽。
攻擊性頻道 (Abusive Channels):
騷擾與霸凌頻道: 整個頻道內容專注於針對特定個人、群體或品牌進行持續的攻擊、抹黑、造謠、嘲諷或公開羞辱。
仇恨頻道: 頻道核心內容宣揚針對特定群體的仇恨、歧視或暴力思想。
冒名頂替頻道 (Impersonation Channels): 假冒他人或品牌的名稱、標誌、形象建立頻道,發布誤導性內容、詐騙訊息,或損害被冒名者的聲譽。
版權流氓頻道 (Copyright Troll Channels): 濫用YouTube版權申訴系統(Content ID或手動申訴),大量、惡意地對無侵權疑慮的影片提出版權主張,目的在於勒索或干擾創作者。
垃圾/詐騙頻道: 頻道充斥無意義內容、自動生成影片,或專門用於推廣詐騙計畫、虛假投資等。
惡意內容的嚴重影響:
對創作者/品牌:
心理傷害: 長期面對惡意攻擊會導致焦慮、抑鬱、自信心低落、創作恐懼(怕被罵而不敢發表)。
聲譽損害: 惡意留言或頻道散布的謠言、攻擊性內容,會誤導新觀眾,損害辛苦建立的專業形象和信譽。
觀眾流失: 充滿負面言論的留言區會讓友善觀眾感到不適而離開,影響社群氛圍和忠誠度。
營收衝擊: 廣告商可能因頻道環境惡劣而撤廣告;觀眾也可能因負面印象減少支持(如減少觀看、取消訂閱、不購買商品)。
時間與精力耗損: 處理大量惡意內容耗費巨大心力,排擠創作和經營核心業務的時間。
對社群:
營造恐懼、敵對的氛圍,抑制理性討論。
助長網路暴力文化,使更多人成為受害者。
傳播錯誤資訊,誤導公眾認知。
第二部分:快速反應 — 立即刪除惡意留言的實戰步驟
面對刺眼的惡意留言,「快、狠、準」是最高原則。以下是在YouTube Studio後台操作的最高效流程:
登入YouTube Studio: 使用你的創作者帳號登入。
進入「留言」管理區:
左側選單 > 點擊「留言」。
這是管理所有留言(包括待審、已發布、可能垃圾留言、被檢舉留言)的核心樞紐。
高效篩選與搜尋:
善用標籤: 頂部標籤頁籤是快速分類利器:
已發布
:所有通過審核(或你設定無需審核)的公開留言。待審
:需你手動批准才能公開的留言(若你開啟了「保留可能不當留言供審查」功能)。可能垃圾內容
:YouTube系統自動過濾出的高風險垃圾留言。被檢舉
:觀眾或你之前檢舉過的留言,等待你審核處理。
活用搜尋框:
輸入關鍵字:如特定辱罵詞彙、騷擾者用戶名、被攻擊的對象名稱等。
輸入使用者頻道名稱/ID:直接找出特定攻擊者的所有留言。
輸入影片ID/標題:鎖定特定影片下的留言區。
組合搜尋:例如
user:攻擊者名稱 關鍵字
。
快速審核與執行刪除動作:
滑鼠懸停在目標留言上,右側會出現操作圖示。
點擊「垃圾桶」圖示:立即刪除該留言。這是最直接、最快速讓惡意內容從你頻道消失的方法。
進階操作(滑鼠懸停後點擊「三個點」圖示):
隱藏使用者頻道中的留言
:刪除留言並永久禁止該用戶在你的任何影片下發表新留言(極度推薦對重複騷擾者使用!)。檢舉
:如果留言嚴重違規(如明確的死亡威脅、兒童性剝削內容、極端暴力、嚴重騷擾),刪除後務必檢舉該用戶給YouTube官方,讓平台採取更嚴厲行動(可能封鎖其帳號)。
處理「待審」與「可能垃圾內容」區:
定期檢查這些區域,惡意留言常在此被攔截。
快速審核: 對明顯惡意、垃圾留言,直接點擊「垃圾桶」刪除,或點擊「三個點」>
移除並檢舉垃圾內容/濫用
。無害留言: 若為誤判,點擊「核準圖示」讓其公開顯示。
善用「被檢舉」標籤:
這裡彙整了你或其他觀眾檢舉過的留言。
快速審查,確認是否違規。若確認惡意,執行刪除(垃圾桶)或刪除+禁言(三個點 >
隱藏使用者頻道中的留言
)。若檢舉無效(留言未違規),可點擊「還原」。
重要提醒:
刪除是即時的: 一鍵刪除,留言立刻從你的頻道消失。
禁言是強大的武器: 對頑固騷擾者,果斷使用「隱藏使用者頻道中的留言」功能,一勞永逸阻止他在你地盤發聲。
檢舉是責任: 對極端惡劣內容,刪除後向YouTube檢舉,協助平台淨化環境。
第三部分:根除威脅 — 檢舉並下架攻擊性頻道的完整策略
當惡意行為升級到整個頻道層級(如冒名頂替、系統性騷擾、仇恨宣傳),僅處理留言已不足夠,需直接向YouTube官方檢舉,目標是讓該頻道被刪除或制裁。
步驟 1:收集確鑿證據 (Crucial!)
檢舉成功與否,證據是關鍵。必須具體、客觀、可驗證:
截圖/錄影:
該攻擊性頻道的主頁(顯示頻道名稱、頭像、訂閱數等)。
具體的違規影片標題、縮圖、發布日期、觀看數。
影片內明顯違反政策的內容(如仇恨言論、騷擾畫面、詐騙資訊、冒名證據)。
影片的說明欄(可能包含惡意連結或更多違規文字)。
該頻道發布的惡意留言(在你的影片或其他頻道)。
記錄連結 (URLs):
攻擊性頻道的首頁URL。
具體違規影片的URL(最重要! 檢舉時必須提供)。
相關惡意留言的URL(如能取得)。
整理時間線 (針對持續騷擾/霸凌): 按時間順序整理該頻道的攻擊行為(何時發布什麼影片/留言)。
明確指出違規條款: 對照YouTube社群規範,明確指出該頻道違反了哪些具體條款(見附錄A)。不要籠統地說「很惡劣」。
步驟 2:透過正確管道提交檢舉
YouTube提供多種檢舉管道,針對頻道檢舉,最有效的是:
管道一:YouTube 檢舉工具 (最常用)
找到攻擊性頻道的首頁。
點擊頻道名稱旁的「三個點」圖示 (更多選項)。
選擇「檢舉使用者」。
選擇檢舉原因:
「冒充他人」: 如果對方假冒你或他人/品牌。需提供真實身份證明(如護照、駕照、公司登記文件 – 注意遮蔽敏感個人資訊)。
「騷擾或網路霸凌」: 針對持續性的攻擊、威脅、人肉搜索。
「仇恨言論」: 針對特定群體的歧視、貶低、煽動暴力。
「垃圾內容或詐騙」: 頻道充斥垃圾訊息或進行詐騙。
「其他」: 若以上不符合,需詳細說明違反的具體政策條款。
詳細填寫檢舉表單:
在提供的欄位中,清晰、冷靜、具體地描述問題。
必填! 貼上你收集到的違規影片URL(這是YouTube審查的關鍵依據)。
說明這些影片/內容如何違反你選擇的政策(可引用政策條款)。
如有其他證據(如截圖連結),可在備註欄提供(注意:表單可能無法直接上傳檔案,需提供外部可訪問的連結,如Google Drive連結 – 設定為「知道連結的使用者」可檢視)。
對於「冒充」檢舉,嚴格按照要求上傳身份證明文件。
提交檢舉。
管道二:版權檢舉表單 (僅適用於版權侵權或冒名導致的版權問題)
適用情況:攻擊性頻道上傳了你擁有版權的影片/音樂/內容,或冒名頻道導致版權混淆。
前往YouTube版權中心:
選擇「提出版權侵害通知」。
優點: 處理速度通常比社群規範檢舉快,且版權證據較易明確界定(需提供原作連結、版權證明等)。
缺點: 只處理版權問題,無法處理純粹的騷擾、仇恨言論等(除非這些內容也侵犯了你的版權)。
管道三:隱私權侵害檢舉表單 (適用於內容洩露個人隱私資訊)
適用情況:攻擊性頻道發布了你的個人身份識別資訊(如身份證號、住址、電話號碼、未經同意的私密影像)、進行跟蹤騷擾等。
前往隱私權侵害檢舉表單:
需詳細說明哪些資訊被洩露、出現在哪個影片的哪個時間點、為何是隱私資訊、未經你同意等。
優點: 涉及隱私的檢舉通常被優先處理。
缺點: 只處理隱私問題。
步驟 3:追蹤檢舉狀態與必要時上訴
檢舉紀錄查詢:
登入檢舉時使用的Google帳號。
前往YouTube的「隱私權與檢舉紀錄」頁面 (通常可在帳號設定或歷史紀錄中找到)。
這裡可查看你提交的檢舉案件狀態(如「已收到」、「審查中」、「已移除內容」、「未發現違規」)。
處理時間: YouTube收到海量檢舉,處理需時(可能數天至數週)。版權和隱私檢舉通常較快。
面對「未發現違規」結果:
冷靜分析原因: 是否證據不足?檢舉理由選擇不當?描述不夠清晰?內容處於政策模糊地帶?
補充更強證據: 重新整理更明確、更具體的違規證據(尤其是時間點)。
考慮換管道檢舉: 例如,若社群規範檢舉失敗,但內容確實侵犯版權或隱私,可嘗試相應表單。
提交上訴: 部分檢舉結果會提供上訴連結或選項。在上訴中,重點補充關鍵性新證據或更精準地論述違規點。
持續監控: 即使檢舉失敗,持續監控該攻擊性頻道。若其發布新違規內容,立即收集證據再次檢舉。多次、針對具體新違規內容的檢舉,成功率更高。
步驟 4:法律途徑 (針對最嚴重、持續性攻擊)
適用情況: 攻擊行為構成明確的犯罪行為(如死亡威脅、嚴重誹謗造成重大損失、勒索、持續跟蹤騷擾Stalking、惡意散播私密影像),且平台檢舉無效。
諮詢律師: 尋求熟悉網路犯罪、誹謗、個人資料保護法的律師諮詢。律師能評估案件強度、建議可行法律行動(如發存證信函、聲請法院強制揭露加害者身份、提起刑事告訴或民事求償)。
保存證據公證: 在律師指導下,對網頁證據進行公證(如至法院公證處或民間公證人),確保證據的法律效力。
報警處理:
根據所在地區法律報警(例如在台灣可向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科技犯罪防制中心」或地方分局偵查隊報案)。
提供所有證據(公證過的更佳)。
警方可依法要求平台提供使用者資料(需透過正式法律程序)。
跨境問題: 若攻擊者位於境外,法律程序更複雜耗時,需透過國際合作或向該攻擊者所在地的執法機關報案。
第四部分:築起防火牆 — 預防惡意留言與攻擊的關鍵設定
最好的防守是強力的預防。透過YouTube Studio的設定,大幅降低惡意內容出現的機會:
留言審核設定 (第一道防線):
位置: YouTube Studio > 設定 > 社群 > 預設設定 > 留言審核設定。
核心選項:
提高審核嚴格度
: 啟用「保留可能不當留言供審查」。這是最關鍵的設定!系統會將可疑留言(含可能垃圾、侮辱詞彙)自動放入「待審」區,需你手動批准才能公開。強烈建議所有創作者開啟!潛在冒犯性字詞過濾
: 建立你的屏蔽詞清單。輸入你想自動屏蔽的單詞、短語、騷擾者用戶名(每行一個)。包含這些詞的留言會被直接放入「可能垃圾內容」或「待審」區,甚至自動隱藏。包含連結的留言
: 設定「一律審核包含連結的留言」,防止詐騙或惡意連結散播。包含特定字詞的留言
: 可設定包含特定詞(如競爭對手品牌、易引戰詞)的留言需審核。
針對特定影片加強審核: 在發布影片時或影片發布後的「進階設定」中,可為該影片單獨設定更嚴格的審核選項(如關閉留言、僅限訂閱者留言、需審核所有留言)。
限制留言權限:
位置: 同上(留言審核設定),或在個別影片的「進階設定」中。
選項:
誰可以在這部影片留言?
:所有人: 預設(風險最高)。
僅限訂閱者: 只讓你的訂閱者留言,過濾掉純粹來搗亂的路人。
僅限頻道會員: 只讓付費會員留言(適合會員制成熟的頻道,門檻最高)。
僅限可管理使用者與核准使用者: 極端情況(如爭議性極高影片)可暫時關閉公眾留言,只讓協作者發言。
封鎖特定使用者
: 在「設定」>「社群」>「封鎖的使用者」中,輸入騷擾者的頻道ID或URL,徹底禁止他們留言或建立公開貼文。對付頑劣份子的終極手段。
隱藏不當留言:
位置: YouTube Studio > 留言管理區。
操作: 審核時,對不確定是否刪除、但不想公開顯示的留言,點擊「眼睛」圖示將其隱藏。留言不會被刪除,發佈者自己看得見,但其他觀眾看不見。可後續再決定是否恢復顯示或刪除。
協作者權限管理:
位置: YouTube Studio > 設定 > 權限。
策略: 將「留言管理」(審核、刪除、隱藏留言)權限賦予值得信賴的管理員或小編。分擔工作負荷,確保惡意留言能更快被處理。
善用「暫停留言」功能:
情境: 影片突然湧入大量惡意留言(如被惡意導流),或你暫時無法管理留言區。
操作: 在該影片的YouTube Studio編輯頁面或留言管理區,可找到「暫停留言」選項。暫時關閉該影片的留言功能,冷卻情勢,待準備好後再開啟(可配合加強審核設定)。
第五部分:高階防禦與社群治理 — 打造更安全的環境
除了平台工具,主動策略和社群經營同樣重要:
AI與第三方工具輔助 (適合留言量大的頻道):
AI留言篩選工具: 如 ModerateBot, Hive Moderation 等。利用AI自動識別並過濾垃圾、侮辱性、離題留言,標記待審查或自動隱藏。需付費,但能極大提升效率。
社群管理平台: 如 Hootsuite, Sprout Social。可集中管理多個社群平台(包括YouTube留言),提供更高效的審核介面、關鍵字監控、自動回覆等功能。
制定並公開社群守則:
內容: 在頻道「關於」頁面或固定顯眼位置(如精選留言),清晰說明你的留言區規則。例如:
禁止人身攻擊、仇恨言論、騷擾、歧視。
禁止發布無關廣告、詐騙連結。
提倡理性討論、尊重不同觀點。
違規後果(刪留言、禁言、檢舉)。
好處: 設定明確界線,讓觀眾知道何謂可接受行為;提供你刪除留言的正當依據;吸引認同規則的友善觀眾。
積極經營正向社群:
主動參與: 真誠回覆友善、有建設性的留言。正向互動能提升友善觀眾的歸屬感,稀釋惡意氛圍。
鼓勵建設性討論: 在影片中引導觀眾針對特定主題進行理性討論。
善用「精選留言」: 將優質、有趣的留言置頂,塑造留言區風向,展示你重視的互動模式。
培養管理員/核心粉絲: 鼓勵友善觀眾協助舉報明顯的惡意留言(但強調不要與攻擊者爭吵)。
心理建設與應對策略:
理解惡意源頭: 攻擊者常源於自身不滿、尋求關注、或試圖激怒你。他們的言行反映的是他們自己,而非你的價值。
設定心理界限:
區分批評與惡意攻擊: 建設性批評值得思考;純粹的惡意無需理會。
限制查看留言時間: 不要讓自己沉浸於負面留言中。設定固定時間管理留言(如每天一次),其餘時間專注創作和生活。
關閉通知: 必要時,暫時關閉YouTube留言通知,避免被即時干擾情緒。
尋求支持: 與信任的朋友、家人、其他創作者或專業心理諮商師談談被攻擊的感受。你並不孤單。
不餵養巨魔 (Don’t Feed the Trolls): 絕對避免公開與惡意攻擊者爭吵、辯論或情緒化回擊。 這正是他們想要的,且會讓情況惡化、吸引更多圍觀。冷處理(刪除+禁言)是最佳策略。
第六部分:當檢舉無效時 — 替代方案與注意事項
即使遵循所有步驟,YouTube有時也可能判定不違規或處理緩慢。此時可考慮:
公開澄清 (謹慎使用):
若遭遇大規模謠言攻擊,在自己頻道發布一則冷靜、事實導向、不點名攻擊者的簡短聲明影片或社群貼文澄清事實。
風險: 可能為攻擊者帶來更多流量/關注。僅在謠言已廣泛擴散且對你造成實質傷害時考慮,並諮詢公關或法律意見。
尋求觀眾支持 (有限度):
在社群貼文或影片中(避免在爭議影片留言區),溫和地提醒觀眾「如果看到違反社群守則的留言(如人身攻擊、垃圾訊息),歡迎使用YouTube內建的檢舉功能」。切勿鼓動粉絲去攻擊或洗版惡意頻道,這可能違反政策且損害你自身形象。
聯繫YouTube創作者支持 (若有資格):
YouTube Partner Program (YPP) 成員或達到特定門檻的創作者,可能有管道聯繫更直接的創作者支持團隊。檢查你的YouTube Studio是否有相關選項(如「說明」>「與我們聯絡」可能有不同層級選項)。
在社交媒體發聲 (最後手段):
在Twitter等平台,用官方帳號(如@TeamYouTube, @YTCreators)發文,簡明扼要描述問題(提供頻道/影片連結),請求關注。保持禮貌專業,避免情緒化。 效果不保證,但重大或明顯錯誤有時能引起注意。
重要注意事項:
勿濫用檢舉系統: 僅檢舉確實違反政策的內容。惡意檢舉他人可能導致你自己的帳戶受罰。
保護個人資訊: 檢舉時,只提供解決問題必要的最少資訊。避免在公開平台洩露過多個人細節。
耐心: 平台處理檢舉需要時間,且需權衡多方因素。持續監控並適時補充檢舉。
專注自身成長: 不要讓惡意內容過度消耗你的精力。持續創作優質內容、經營正向社群,才是長遠之計。
結論:奪回話語權,持續創作
面對YouTube上的惡意留言與攻擊性頻道,無需恐懼或沉默。掌握「快速刪除」的技術,運用「精準檢舉」的策略,搭配「嚴格預防」的設定,你就能有效捍衛自己的數位空間。記住,刪除鍵和檢舉按鈕是你最直接的武器;設定中的審核與過濾選項是你的自動防禦網;而一份清晰的社群守則和積極的社群互動,則是構建友善環境的基石。
處理惡意攻擊時,冷靜、迅速、依法依規是最高準則。保護自身心理健康與創作熱情,遠比贏得一場網路罵戰更為重要。當你建立起一套高效的防禦與應對機制後,就能將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重新聚焦於創作優質內容、連結真正喜愛你的觀眾。YouTube的世界或許無法完全杜絕惡意,但你絕對有能力讓自己的角落更加明亮、安全。
附錄A:YouTube 主要相關社群規範條款摘要
垃圾內容與詐騙行為政策: 禁止發布大量未經請求的內容、誘騙點擊、傳播垃圾資訊或進行詐騙。
敏感內容政策: 規範裸露與色情內容、兒童安全、暴力或血腥內容、危險行為等。
仇恨言論政策: 禁止基於核心個人特徵(如種族、宗教、性別、性取向等)宣揚暴力、貶低或排斥個人或群體的內容。
騷擾與網路霸凌政策: 禁止威脅、人肉搜索、惡意羞辱、持續性騷擾、性騷擾等行為。
冒充政策: 禁止假冒他人或實體,意圖誤導、欺騙或從事其他有害行為。
隱私權政策: 禁止未經同意洩露他人可識別的個人資訊、機密資訊(如證件號碼、銀行帳戶)或進行隱私侵害。
威脅政策: 禁止發布煽動或美化極端暴力、對個人或群體進行可信威脅的內容。
附錄B:實用連結
YouTube 說明中心 (檢舉相關): https://support.google.com/youtube/topic/2803176
YouTube 社群規範: https://www.youtube.com/howyoutubeworks/policies/community-guidelines/
YouTube 版權中心: https://www.youtube.com/copyright_complaint_form
YouTube 隱私權侵害檢舉表單: https://support.google.com/youtube/contact/yt-privacy-form
(台灣)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 https://www.cib.npa.gov.tw
(香港)香港警務處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 https://www.police.gov.hk/ppp_tc/04_crime_matters/tcd
附錄C:檢舉信範例 (要點)
主題: 檢舉冒名頻道 / 檢舉持續性騷擾與仇恨言論頻道 – [你的頻道名稱/受影響者名稱]
內文:
尊敬的YouTube團隊:
本人 ([你的全名/品牌名稱]) 是YouTube創作者/頻道擁有者 ([你的頻道URL])。本人發現一個嚴重違反YouTube社群規範的頻道,特此提出檢舉。
被檢舉頻道名稱: [攻擊性頻道名稱]被檢舉頻道URL: [攻擊性頻道首頁URL]
檢舉原因: (選擇最符合的)
冒充他人: 該頻道未經本人許可,擅自使用本人姓名/品牌名稱/標誌/形象(見證據附件1:截圖對比),意圖冒充本人頻道,誤導觀眾,已對本人聲譽造成損害。本人隨函附上身份證明文件以供核實 ([遮蔽敏感資訊後的文件連結])。
騷擾與網路霸凌: 該頻道針對本人/特定群體 ([說明對象]),發布多部影片進行持續性惡意攻擊、造謠抹黑、人身羞辱(見證據附件2:違規影片URL列表及具體時間點截圖)。
仇恨言論: 該頻道核心內容(見證據附件3:具體影片URL及時間點截圖)基於 [種族/宗教/性別等] 對 [特定群體] 進行貶低、煽動歧視,宣揚 [具體仇恨觀點]。
具體違規證據:
違規影片連結 1: [URL] – 時間點 [XX:XX-XX:XX]: 描述具體違規內容 (如:使用貶義詞稱呼XX群體;散布關於本人的虛假謠言XX;展示本人未經模糊處理的私人資訊XX)。
違規影片連結 2: [URL] – 時間點 [XX:XX-XX:XX]: [描述具體違規內容]。
違規影片連結 3: [URL] – 時間點 [XX:XX-XX:XX]: [描述具體違規內容]。
證據附件連結: [Google Drive或其他雲端連結,包含所有截圖、錄影證據] (設定為知道連結者可檢視)。
該頻道的行為明顯違反了YouTube社群規範中關於 [明確指出條款,如:冒充政策、騷擾與霸凌政策第X條、仇恨言論政策第X條] 的規定。這些內容對本人/[受影響群體] 造成 [具體傷害,如:精神壓力、聲譽損害、恐懼],並破壞了YouTube平台的健康環境。
懇請YouTube團隊立即審查該頻道及其違規內容,並依據平台政策採取必要措施(如下架違規影片、對頻道進行處分或終止)。感謝你們維護平台安全的努力。
此致,
[你的名字/品牌名稱][你的頻道連結][聯繫郵箱] (Op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