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card 負面文章要怎麼刪除?才不會有後患? 終極指南
在網路時代,Dcard 作為台灣極具影響力的社群平台,一篇負面文章可能對個人聲譽、企業形象甚至生活造成深遠的衝擊。發現自己成為負面文章主角時,恐慌是正常的,但更重要的是冷靜、有策略地應對。本文提供一套系統性的方法,幫助你合法、有效、且盡可能不留後患地處理 Dcard 上的負面內容。
核心原則:合法、理性、證據導向、預防勝於治療
第一步:冷靜評估,收集證據 (最重要!)
切勿衝動回應: 看到負面文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憤怒或急於辯解。絕對不要在第一時間用情緒化的帳號在原文下留言或發文反擊! 這通常只會火上澆油,讓文章更熱、擴散更快,甚至被截圖備份。
完整截圖/錄影存證:
擷取整個頁面: 包含文章標題、發文者 ID (即使匿名,平台內部仍可能有紀錄)、發文時間、完整內文、所有留言(特別是可能涉及誹謗、侮辱或洩漏個資的部分)、按讚數、分享數。使用「整頁截圖」工具或分段截圖確保完整。
錄製瀏覽過程: 使用手機或電腦錄屏功能,錄下從開啟網頁到瀏覽完整文章和留言的過程,證明內容真實存在且未被篡改。
儲存網頁: 使用瀏覽器的「儲存網頁」功能(存成
.mhtml
或.html
格式較佳)。公證 (必要時): 如果內容涉及嚴重毀謗、商業誹謗或未來可能提告,強烈建議盡快找「民間公證人」或「法院公證處」進行網頁證據保全公證。這能確保證據的法律效力,是未來訴訟或要求平台下架的有力依據。這是「無後患」的關鍵一步!
評估內容性質與嚴重性:
是否屬實? 部分屬實?完全捏造?
涉及哪些層面? 個人隱私(電話、地址、照片)、名譽毀謗、商業機密、不實指控?
違反哪些 Dcard 板規或站規? 仔細閱讀 Dcard 的社群規範,看文章是否涉及:
人身攻擊、侮辱、歧視性言論
散佈不實資訊
惡意洗版、騷擾
未經同意揭露個人資料(個資法)
侵犯著作權
特定看板禁止的內容(如交易糾紛發錯板)
擴散程度? 熱門程度(愛心、留言、分享)、是否已被轉載到其他平台(FB, PTT, LINE 群)?
第二步:尋求 Dcard 官方管道刪文 (最直接)
Dcard 有提供檢舉機制,是處理問題的首選管道。重點在於檢舉理由要充分且符合平台規定。
使用「檢舉」功能:
在文章頁面找到「檢舉」按鈕(通常在文章右上角或留言旁邊)。
選擇最精準的檢舉理由: 不要亂選。根據你第一步的評估,選擇如:「內容涉及人身攻擊」、「散佈不實謠言」、「未經同意揭露我的個人資料」、「內容與本板無關」等。「未經同意揭露個人資料」是最常被 Dcard 受理刪文的強力理由之一,只要你能證明文中資訊確實是你的個資(如本名、電話、地址、身份證字號、清晰可辨識的照片等)。
在「補充說明」欄位詳細說明 (關鍵!):
清楚指出文章中哪一部分違規(可直接引用原文段落)。
如果是揭露個資,明確說明被揭露的資訊是什麼(例如:「文中公開了我的手機號碼 09XX-XXX-XXX」)。
如果是毀謗不實,簡要說明事實為何(避免長篇大論辯解,聚焦在「與事實不符」)。
禮貌但明確地表達希望刪除該違規文章。
附上你的聯絡方式 (Email): Dcard 有時會需要聯繫你確認身份或細節。
填寫「客服表單」或 Email (針對嚴重或檢舉未果):
前往 Dcard 的「幫助中心」或「聯絡我們」頁面。
找到相關的客服表單(例如隱私權問題、內容檢舉等)。
提供更詳盡的資訊:
被檢舉文章的完整連結。
你的真實姓名 (必要時)。
與文章的利害關係說明(你是當事人?被提及者?)。
清晰列出所有違規點: 具體指出哪些內容違反了 Dcard 社群規範的哪一條款。再次強調「未經同意揭露個人資料」的嚴重性。
附上你的證據: 提供之前截圖、錄影檔的下載連結(使用 Google Drive, Dropbox 等),或說明已進行公證。
表達對問題嚴重性的擔憂以及希望儘速處理的請求。
Email 客服: 查找 Dcard 官方的客服信箱(通常較難直接找到,優先使用表單),用同樣嚴謹的方式撰寫郵件。
耐心等待與追蹤: Dcard 處理檢舉需要時間(可能數小時到數天)。保留你的檢舉紀錄和案件編號(如果有)。若超過合理時間(如 3-5 個工作日)未獲回應或處理,可禮貌地再次聯繫客服追蹤。
第三步:法律途徑施壓 (針對惡意、嚴重侵權或平台處理不力)
如果 Dcard 官方處理緩慢,或文章內容涉及明顯的誹謗、侮辱、嚴重侵害隱私(個資法)或商業誹謗,且你有充分證據,法律途徑是強而有力的選項:
蒐集更完整證據: 確保第一步的存證完整,特別是公證書。
諮詢律師:
找熟悉網路法、誹謗罪、個資法的律師。
律師會評估案情,告知勝訴可能性、所需時間、費用,以及最佳策略(例如:先發存證信函、直接提告、或聲請假處分)。
寄發存證信函 (常見有效步驟):
由律師撰寫,寄給:
發文者 (若可特定身份): 要求其在限期內(通常 3-7 天)刪除文章、公開道歉、賠償損害(若有必要),否則將依法追訴。
Dcard 平台 (狄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依據《民法》第 195 條(侵害人格權)、《個人資料保護法》等相關規定,以及《著作權法》第 90 條之 7(網路服務提供者責任)等,正式告知平台該文章已構成侵權,要求平台於收到通知後,依據法律規定「立即移除或下架」該侵權內容。這是利用法律賦予的「通知取下」機制。信中需包含:
你的明確身分證明(或代理人證明)。
侵權內容的具體位置(文章連結)。
聲明你確信該內容未經合法授權。
要求取下侵權內容的聲明。
最重要:附上侵權內容的截圖/錄影等證據,證明侵權事實存在。
效果: 正式的法律文件常能促使平台更積極處理,避免自身陷入法律風險。許多成功刪除案例在此階段就達成。
提出刑事告訴 (誹謗、妨害名譽、違反個資法):
若存證信函無效,且內容確實構成犯罪(如公然侮辱、誹謗、非法利用個資),可向地檢署或警察機關提出刑事告訴(告訴乃論罪需六個月內)。
檢察官調查屬實可能起訴發文者。刑事程序的壓力常能迫使對方刪文或和解。
提起民事訴訟:
請求損害賠償(名譽、精神)、要求刪除文章、刊登道歉啟事等。
可單獨提起或附帶於刑事訴訟。
聲請假處分 (緊急情況):
若情況非常緊急(如個資大量外洩、不實指控持續快速擴散造成立即重大損害),可在訴訟前向法院聲請假處分,請求法院命令 Dcard 平台「暫時下架」該爭議文章,直到本案訴訟確定為止。門檻較高,需證明有急迫危險且難以彌補的損害,並提供擔保金。需律師協助。
第四步:網路聲譽管理 (降低傷害與預防未來)
刪文是目標,但減少現有傷害和預防未來問題同樣重要:
監控擴散:
持續關注原文是否被刪除。
利用 Google 搜尋相關關鍵字、設定 Google Alerts,看是否被轉載到其他平台(FB, PTT, 新聞網站, 部落格)。若發現,同樣循檢舉或法律途徑要求刪除。
低調、誠懇溝通 (若適用且可行):
僅在確定知道發文者是誰,且對方非惡意抹黑時考慮。 透過私下管道(如站內信,但注意 Dcard 匿名性)冷靜、理性地溝通,了解對方訴求,嘗試澄清誤會,尋求和解並請對方自行刪文。此舉有風險,可能被錄音或截圖,務必謹慎評估對方意圖。
建立正面內容 (中長期):
如果涉及個人或品牌,積極經營自己的官方管道(FB, IG, LinkedIn, 官網部落格),發布正面、專業、有價值的內容。
優化 SEO,讓正面的資訊在搜尋結果中排名超過負面內容。
反思與預防:
負面文章是否部分反映可改進之處?(如果是企業,檢視客服、產品問題)。
加強個人隱私保護設定。
在網路上發言互動更加謹慎。
成功案例分享 (保護當事人隱私)
案例一 (個資外洩): A 同學與前男友分手後,前男友在感情板發文洩憤,文中公開了 A 的全名、系級、甚至一張較私密的合照。A 立即完整截圖並於隔日進行網頁公證。接著透過 Dcard 檢舉功能,明確選擇「未經同意揭露個人資料」,並在補充說明詳細列出被揭露的個資項目和照片描述。同時填寫客服表單,附上公證書掃描檔連結,強調侵害的嚴重性。Dcard 在收到檢舉和表單後,48 小時內刪除了該文章。A 也同步監控有無轉載,所幸未擴散。
案例二 (商業誹謗): B 小吃店被匿名使用者在美食板發文指控使用過期原料、食物不衛生,並附上模糊不清的照片。該文引發大量負面討論。B 店主:
立即多角度截圖、錄影存證(含發文時間、指控內容、熱門留言)。
檢舉文章「散佈不實謠言」,但 Dcard 初期回覆「需更多證據證明不實」。
店主諮詢律師,律師建議雙管齊下:1) 準備好店內進貨憑證、食材效期紀錄、衛生局稽查合格證明等文件。2) 由律師具名發存證信函給 Dcard 公司,指出文章指控具體不實之處(對比店家的證據),指控已構成商業誹謗,要求依據法律立即下架,否則將提告 Dcard 未善盡管理責任。存證信函寄出後第三天,文章被 Dcard 移除。
案例三 (惡意造謠與法律途徑): C 小姐被不認識的網友在匿名板發文捏造複雜的感情糾紛和不堪的私生活,內容極盡侮辱且完全虛構,引發大量獵奇圍觀。C 小姐:
第一時間請朋友協助完整存證(截圖、錄影)並立即進行公證。
嘗試檢舉,但 Dcard 因匿名性高且內容屬「感情糾紛」範疇,初期未積極處理。
C 小姐果斷委任律師。律師分析後認為已構成《刑法》加重誹謗罪。律師先發存證信函給 Dcard 要求下架,同時整理證據向地檢署提出刑事告訴(誹謗罪)。檢察官受理後,發函給 Dcard 調取發文者 IP 等資料(平台依法有配合義務)。在偵查程序啟動的壓力下,不僅發文者可能現身(或平台因應偵查要求),該爭議文章通常也會在偵查初期就被 Dcard 先行下架處理。 後續 C 小姐透過刑事程序追究發文者責任。
重要提醒:如何避免「後患」
絕對不要「以暴制暴」: 不要用匿名帳號發文反擊、謾罵、或揭露對方個資報復。這只會製造更多問題,讓你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甚至吃上官司。
勿輕信付費刪文服務: 網路上宣稱「保證刪除 Dcard 文章」的服務,許多是騙局,可能騙取你的錢財、個資,或使用違規手段(如盜帳號、惡意檢舉轟炸)反而導致你的 IP 或行為被 Dcard 鎖定,甚至觸法。合法管道(檢舉、法律途徑)才是最穩妥無後患的方式。
證據是王道: 無論走平台檢舉或法律途徑,沒有完整有效的證據,一切都免談。公證是最有力的保障。
評估成本與效益: 法律途徑耗時、花錢、耗心力。如果文章熱度低、傷害輕微,有時選擇監控、忽略,並專注於經營正面聲譽,可能是更實際的選擇。但若涉及嚴重毀謗或個資外洩,該採取法律行動時不要猶豫。
保護自身安全: 處理過程中注意自身安全,特別是對方身份不明或有威脅性時。
總結:
刪除 Dcard 負面文章並避免後患,是一場需要冷靜、策略、耐心和正確工具的戰役。關鍵步驟在於:
立即完整存證(首推公證)。
善用且精準使用 Dcard 官方檢舉管道(強調違規點,特別是「個資外洩」)。
必要時,果斷尋求法律協助(存證信函、告訴、民事請求),利用法律賦予的權利要求平台下架。
絕對避免不合法或情緒化的報復行為。
事後持續監控並經營正面聲譽。
遵循這份指南,你將能最大程度地保護自身權益,有效移除有害內容,並將潛在的「後患」降到最低。記住,知識和正確的行動是你最強大的武器。